返回

人才測評

首頁

人才測評準不準

發(fā)布時間:2013-09-10 09:56:57

點擊數:90643 次

在目前的生涯設計和職業(yè)咨詢中,往往都要首先給咨詢者做一個測評,通過測評得出一些分數,而這些分數就是反映著你個人的“參數”。實際上這些參數對你有多重要呢?為此,記者專門對測評和從事職業(yè)顧問的專業(yè)人士進行了探討。

測評是建立了解和溝通的依據

有人覺得測評只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對咨詢者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“走過場”,甚至是咨詢公司為了掙錢的手段。其實不然,職業(yè)顧問認為,之所以一個來訪者首先要做測評,是因為來訪者和咨詢師之間交流很短,通過測評來訪者和咨詢師要做個判定和鋪墊,你所得出的分數將成為一種有依據的參考。打個比方就像病人到醫(yī)院,大夫都要診脈、用聽診器和查舌苔這一系列檢查一樣,通過這些手段有個常規(guī)的了解。之后大夫才會判斷具體的病情,對癥下藥。

測評有針對性不是“萬能藥”

在咨詢者中有在測評后,得到的結果并沒有讓他滿意或首肯的情況,甚至咨詢人感覺測評結果對他根本沒有幫助。職業(yè)顧問的解釋是,實際上,對咨詢者進行測評是有針對性的,不是所有的問題和建議都通過測評來得出。例如,一個剛畢業(yè)的大學生來咨詢就可以通過測評基本得到一個結果,因為大學生關心的是將來從事的工作方向,而他自身只有所學的專業(yè)知識是惟一的資本,而測評的結果就可以結合他現有的素質和情況得出一個方向。而如果來的是一個有了幾年的工作經歷,是不滿足于現狀謀求有所改變突破的咨詢者,這類問題就比較復雜了,測評的結果就不太合適了。因為這類咨詢者有明確的目標,需要的是職業(yè)顧問提供切實可行的做法,來實現目標。這樣職業(yè)顧問提供的一些經驗和辦法才是幫助咨詢人的“良藥”。

測評的標準存在差異

有的咨詢者提出在不同的兩家咨詢公司,做測評很難得到相同的測評結果,甚至差異非常大。職業(yè)顧問承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,主要原因有兩個:第一,測評的標準不一樣,現在國內做測評使用國外的測評方法,而引進的方法與中國國情不同勢必會有差異,即使是外國的測評方法也不盡相同;第二,在數據的理解上有偏差,比如在這項測評中得到95分,而另一項測評只得到10分,表面上分差很大,實際上要真正理解評分的含義。據了解,國內也在自行研制測評方法,并且很快將投入使用。

怎樣理解測評的結果

咨詢者在得到測評之后,有兩種反映:一種是覺得很準確,與自己心里預計基本一致,當然很滿意,就直接按照結果按部就班地做了,但是過后又發(fā)現這樣做實際效果并不好;一種是認為結果和自己的想法出入非常大,不相信測評結果。職業(yè)顧問是這樣看待的,第一種情況咨詢者過高地估計了測評的結果,人生活在變化的世界中,環(huán)境可以改變人,所以事事無絕對,測評的結果也不可能成為惟一的依據。而第二種情況需要職業(yè)顧問幫助咨詢者分析一下結果,例如有個咨詢者認為北京的工作環(huán)境不適合他發(fā)展很想去南方,但是測評后發(fā)現并不是這樣,咨詢者很不滿意,也不理解,但是通過職業(yè)顧問的分析發(fā)現,咨詢者和妻子關系不和才是影響他想離開的原因,咨詢者判斷上產生了誤區(qū)。

更多相關

現代人才測評的理論基礎 人才測評中高分低能常有 個人判斷更重要 人才測評的功能分析:合法性及其問題 招聘官 當心被大數據給愚弄了 人才測評:只選對的不選貴的

返回頂部

首頁 - 登陸 - 注冊